- · 《南方建筑》投稿方式[05/09]
- · 《南方建筑》数据库收录[05/09]
- · 《南方建筑》期刊栏目设[05/09]
- · 南方建筑版面费是多少[05/09]
南方建筑网络营销参考文献(山东焦家到底挖出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约5000年前,现今山东济南章丘区的焦家地区,聚集着大型的新石器时代。 从2016年到2017年,山东大学考古队对这个村落的遗迹进行了两年的挖掘,跨越了5000年的时间,重新实现了与前
约5000年前,现今山东济南章丘区的焦家地区,聚集着大型的新石器时代。 从2016年到2017年,山东大学考古队对这个村落的遗迹进行了两年的挖掘,跨越了5000年的时间,重新实现了与前人的对话。 该考古发现还顺利入选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。
南方建筑网络营销参考文献,山东焦家到底挖出了啥?
约5000年前,现今山东济南章丘区的焦家地区,聚集着大型的新石器时代。 从2016年到2017年,山东大学考古队对这个村落的遗迹进行了两年的挖掘,跨越了5000年的时间,重新实现了与前人的对话。 该考古发现还顺利入选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。那么,焦家遗址为什么被选为“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? 它的挖掘对研究文明的起源有什么重要意义? 今天,我们有幸邀请到主持这次考古发现的山东大学路国权教授,为我们揭开了5000多年前济南城的神秘面纱。
一.一个村落变迁史
说起焦家遗迹,从发现到挖掘,前后经过了30年的时间。 1987年春天的文物调查中被发现,1990年进行了试挖,但实际放置在聚光灯下的是2016年-2017年春夏,在山东大学考古博物馆系进行的两年的考古工作。
据航拍摄影师遗址介绍,此次发掘面积2000多平方米,发现了极其丰富的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古代遗存,除夯土墙和战壕外,还有100多个住宅区居住遗址,还有200多个墓葬和大量生活类灰坑、祭祀坑和出土的大量陶器、玉器丰富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,展示了焦家遗址作为鲁北古济水流域具有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意义的大型村落的重要史实。
整个山东大学焦家遗址考古队发掘区,以遗址东西走向为界,分为南北两部分。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,挖掘区村落功能从早到晚经历了居住、埋葬、居住三个发展阶段的变迁。
最初,人们住在面积约5-15平方米的半孔式房子里。 房屋存在空间分组现象,房屋功能上有储存、手工作坊、居住之分。
焦家早期的居住地后来这个地区变成了埋葬区。 焦家遗址发现215座大汶口文化墓,多呈列分布。 从陪葬品显示的年代推算,这些陪葬持续了几百多年。
后来,墓地的功能消失了,这个区域又成了古代居民的生活区。 这时的前人住在一排地面式的小房间里,由东西两户或三户小房子组成。 房间地点空间分布有规律,成列、成群的特征明显。
焦家晚期聚居区这两个时期聚落的发现,填补了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聚落形态研究的空白。
二.王者之城
考古学家认为,遗址曾经是一座城市,有城墙和战壕,这是城墙用木桩建成的核心代表因素。 焦家遗址中土墙、城墙围壕、大量高级墓葬、大量玉器、白陶和彩陶的发现,标志着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,焦家遗址聚集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鲁北地区中心,是正确的初期都城。
据介绍,在焦家遗址范围内,紫色为环形战壕。 在遗址发掘区南区中南部位置,发现夯土墙迹象,墙外为战壕。 墙上出现了版筑技术。 为了考察城墙和战壕的范围,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了初步勘探,得知战壕平面形状接近椭圆形,总面积超过12万多平方米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从陪葬体量、随葬物品、陪葬物品等情况来看,当时社会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。 从葬具的角度来看,出现了重椁一棺和一椁一棺的大型埋葬。 埋葬具使用率很高,这在全国同一时期的其他墓地极为罕见。 大型墓葬不仅面积大,陪葬品丰富,玉钿、玉镯、骨雕筒、陶高柄杯、白陶镛、白陶背壶、白陶杯、彩陶等十分常见。 中小型的埋葬也多有埋葬具,伴随着埋葬有少量的玉质和陶器等。 另外,南区大墓附近还发现了集中分布的十几个祭祀坑。 洞内用打碎的陶器填埋,埋葬狗、猪、鹰等。
焦家遗迹出土的玉器还有一点值得注意。 焦家遗址的随葬品中有很多玉器。 玉器分为礼器和装饰品两种。 礼器多见玉钿,装饰品多见玉镯、戒指、玉环、串饰、耳坠等。 这里应该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用玉中心,一方面反映了当时这里形成了非常严格的礼仪制度的先河。
除焦家遗址出土的白陶外,遗址还有双人葬、拔牙、手握牙、葬龟甲器、贝类、彩陶、彩绘陶及白陶等现象,极大地丰富了对大汶口文化葬制和葬俗的认识。
三.文明进步史
章丘,是考古的摇篮。 这里有距今8000年左右的西河、小荆山等后李文化遗址,有距今7000-5500年间张官、董东等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早期遗址,也有距今4000年的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。 焦家遗址所处地域在时间上为距今5300-46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; 地理位置上,距离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城址——城子崖遗址仅5公里,处于古代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核心地带。
文章来源:《南方建筑》 网址: http://www.nanfangjianzhu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3/366.html